读文章网,情感美文,情感故事,伤感文章,生活常识

怎样运用沟通技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常也会碰到有一定难度的谈话,这就要求我们使用一定的沟通技巧。没有铺垫的“开门见山”是行不通的,过分兜圈子、绕弯子也是不可取的,如果能够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到切入主题的契机,就可以使本来看似困难的谈话变得容易一些。那么怎样运用沟通技巧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掌握说话的主导权

  

  这条规则相当实用。为了将对话纳入你预想的轨道,最关键的因素是你得控制对话,你应该滔滔不绝地说,使他人无法插嘴,或者吓唬别人不让他讲。我的意见是,通过选择词语和反应方式,你控制对话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许多情况下,你必须先“出拳”,来逼迫对方做出反应。在另一些场合,也可以诱使对方还击,落入你设定的程序。那样,你就能针对那些有限的回馈方式,从从容容地作答。

  

  2.直言不讳地表达

  

  为什么大多数人常常会欲言又止、词不达意。也许是因为不想让人觉得自己要求得太多,也许是因为担心被人拒绝,好多人说话往往拐弯抹角、充满暗示,而不是直截了当、想什么就说什么。几乎在每种沟通技巧里,都会阐述这样的道理,那就是直言不讳。你不能指望别人猜想你的目的,或者领会你的暗示。还有,如果你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你等于让对方有机会回避争论,要逼对方直接回答。其实,应付断然的拒绝,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3.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权利

  

  适时表明权利,通常会与你直接运用这种权利收效相同。譬如,你是某家餐厅的老主顾,那你就拥有两项权利,你可以当众大吵大闹,也可以决定是否付账。你把服务员或总管喊过来,在他们耳边悄悄说,这份菜你吃得不合胃口,打算换一份。这时候你就在表明,你对自己的权利了如指掌,但控制着没有发作,看他们有什么表示。假如你真的大声嚷嚷,虽然你立刻出尽了风头,但是实际上已用完弹药,权利尽失。

  

  4.有效地控制情绪

  

  这样讲,是说你不该怒气冲冲。怒气外露其实是一种理屈词穷式的自我挫败。你发火时,实质上在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我没有真正的权利,只好大叫大嚷。”切记:只要有可能,千万制怒。同样,看到别人发火,最好的反应,就是忍受或者转移对方的怒气。你可以先承认他的怒气,继而巧妙地化解、转移它。

  

  学会了沟通的技巧是不是就在沟通中无往不利了呢?不是这样的,我们在沟通中需要学习的技巧还有很多种,比如说如何才能不让沟通冷场?怎样把握沟通的节奏?怎样避免沟通的中断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会运用沟通技巧的同时,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1.学会问开放性的问题

  

  举两个例子:

  

  A:“据说这部电视剧很好看,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电视剧了,你能告诉我几个好的看点吗?”

  

  “好啊,让我来想一想……”

  

  “你认为这部电视剧的导演以前的片子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呢?”

  

  “这部片子似乎……”

  

  B:“这部电视剧好看吗?”“还好。”

  

  “那这个导演的其他作品你看过吗?”“没有。”

  

  在以上的两个例子中,A中的问题则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致,并且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B是典型的是非题,很多人都可能给予同样的回答,答案也是封闭的,双方问一句,答一句,没有任何相互讨论、相互激发的意味。有些人发现自己与生人谈不起来,对方只回答简单的几个字就没话说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问话的方式“封死”了对方的回答。

  

  如何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呢?在发问方式上,要注意给对方思考的机会,对方是在与我们进行交谈,而不是在接受我们的采访。即使我们交谈的目的是为了向对方了解某些问题,也不宜穷追不舍地连续发问,读文章网,这样会使交谈变得紧张,对方亦会感到疲乏、厌倦、有压力,就此失去继续交谈的兴趣。另外,由于个人所处环境、教育背景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超出对方的知识水平,就会让对方感到难堪。因此,交谈中要处处留心,注意掌握对方流露出来的各种信息,以便提出恰当的问题。

  

  2.遇到敏感性的问题及时转换

  

  在交谈过程中,如果碰到一些比较困难或者是较为敏感的问题,当别人请求我们回答时,要是我们拒绝,交谈就会中断,双方很可能就会尴尬地不欢而散,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将话题岔开,或者提一些与之关联的其他问题,交谈就会顺畅地进行下去。例如,执政期间的朱镕基总理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新加坡早报记者就核武器等问题发问时,他是这样说的:“你这个问题一句话很难回答,可以先从中美关系谈起”,这样,他就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了中美关系上面,并就此话题进行了发挥。间接转换话题与直接转换话题的区别是:间接转换话题并没有完全离开对方的问题,而是采取不正面回答的方式。很多影视明星经常采用此方法来回答有关他们个人生活的问题,例如,有记者可能会问:“你准备什么时候结婚?”有的明星会这样回答:“如果我结婚,一定到某某地方度蜜月。”这样的回答并未离开他人的提问,只是把时间变成了地点,既可以避免别人的继续追问,又表达了友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