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网,情感美文,情感故事,伤感文章,生活常识

现在,我自觉沉默(2)

  因而老师们终日担忧着,我郁郁的瞧向更远的一点地方,发现那里有人已经摆脱了这种危险。有些没受过教育的人进了社会还是很高尚,即使家财万贯也始终淡泊名利,有了人读了大学再读研,一直读下去,然而一如既往的浮躁和道德败坏。

  起初老师讲到:“同学们,你们是朝阳,是祖国的未来。”同学们的眼里就会放出一丝光,他们又陆陆续续的充满希望的投入这枯燥无味的学习中,只要能忍受平常人不能忍受的乏味和寂寞就能平展羽翼的实现梦想。

  后来听久了,无论老师们多么激励的话也很难使同学们的心跳起,不再激动,然而仍旧忍受着头脑欲裂的痛楚听老师的理论,这是唯一出路,老师能站在大学的讲台上就是一个成功的证明,同学们绝对坚信这一点,从这一丝证明中生发出无尽的幻想。

  只有老师如此讲的时候才会引得同学们精神百倍的挺起腰杆,大学恋爱的同学们,要注意各种安全,……,跟着老师放了一段视频讲解恋爱安全的重要性,此时同学们暗藏的潜力被一股脑的推出来。

  一个老师又如此讲:“比起个别国家来,我们的祖国过多腐朽落后的思想,同学们对新兴事物的兴趣比起外国学生来似有若无,很多孩子都出国去深造,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那时同学们都以为这是一个能洞察真理、揭示社会毛病的模范人物,结果自然的,他也出国了。

  我终日生活在郁闷之中,有一天出去散散步,见到了一个年轻人,他对我讲他的故事:他是一个擅于思考的人,眼睛摄人心魄,发出奕奕光彩,但他却不动笔,因为他觉得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先把所有的道理想通,最终站在制高点再下笔一定如有神助,每次他都尝试着下笔写一两句话,看看这两句话漂亮不漂亮,但他憋了半天才挤出几句邋遢的语句,这令他大失所望,因而他又再继续思考,等思考再上一个台阶,他觉得时机不恰、思考没到水平就只能写出三流的文章,他是要做大文章的,必须思考,再思考,相比社会某些人来讲,他的思考过了头,别人都在写,甚至想都不想。

  当他看到别人文章的时候就气愤的丢下,并嘴里嘟囔:如此肤浅的思想,不过文笔较好。因而他觉得他不要学做别人的样,只是专一的思想,并且他非常喜欢写作,但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他害怕写出来的是一些丑陋不堪、令人绝望的东西,他不敢写,但他知道努力的思考终究会声震云霄的。

  但有一天他思考到了尽头,连思考本身也变得枯燥了,失去了芬芳,他郁郁寡欢的觉得世界离他而去了,别人拥有浅显的思想反而能文明四海,难道外表华丽的文笔就能决定成与败。他不相信,但他还想活下去,因而他也学着那些肤浅的人下笔写文章,当他写了几章的时候发觉文字活力不断的涌现,他突然感到思考又重新焕发了活力,他明白了,原先的思考积累太多又没有写出来,因此他终日的思考又终日的记着有一天要把他们写下来,直到思考的空间被储满引来绝望,此刻通过写释放了空间,自然思考又有了新的对象,思考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原先他也有点害怕问题会被他思考尽。一个人,若只是一昧的写而不思考或者一昧的思考而不写是令读者生厌的。

  有的作家精于揭露社会黑暗、表现人性的丑陋,他们不常写真善美,而往往通过流毒来映出美的样子,更多的作家都喜欢写丑陋,写出的时候就发出啧啧的嘲笑丑恶现象的声音,在这嘲笑中他们也体验到了一种处于高处俯视的快感,他们觉得正是这些黑暗提供给了他们生存的乐趣,有一天庸俗、粉饰彻底的被打垮,这些作家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例如在经过众多庸俗不堪、黑暗的社会茶毒涌进巴尔扎克的脑海里,然后经他艺术家特有的沉思诉诸笔端,因而他的作品深刻的揭示了丑陋的社会,但我很怀疑当这些流毒般的素材经过他的脑海后有没有留下一点,就如污水流过小溪之后仍会沉淀少许杂质,任凭再多的溪水冲刷也很难洗净,况且也不敢保证巴尔扎克有没有用清水来洗刷。

  以前我把希望放在年轻人的身上,现在我在自己身上寻找希望。人们都喜欢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看见青年人堕落就着急,而从不换位思考的也把希望让自己背负,难道只是过了年纪的缘故。

  以前我被迫的沉默,现在我自觉的沉默。

  当老师上课只能用流行网络用语或关乎学生敏感问题如恋爱来起到使课堂活跃时,这堂课也失去了本有的意义。